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学院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简介 > 讲师及助教 正文

顾承串

资料来源:      日期:2021年01月18日 10:36     浏览量:

姓名

顾承串

性别

undefined


籍贯

安徽寿县

出生年月

1990.10

最高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称

讲师

所在部门

安徽理工大学 地球与环境学院 能源地质工程系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 邮编 232001

简介

顾承串,博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区域大地构造学等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内容主要为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构造变形规律与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历史。目前在国内外期刊上已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检索10篇,EI检索1篇。

校内职务

1. 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地质矿业类、地理科学类专业合作委员会秘书处秘书

2. 能源地质工程系副主任

教育经历

1. 2013/09-2017/12,合肥工业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2. 2009/09-2013/06,合肥工业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构造地质学》、《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填图实习》、《地质工程实习》

研究生课程:《构造地质学原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进展》

承担其他教学环节:地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获得荣誉

第三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二等奖

主要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902212,辽源地体辽吉西段碰撞造山期变形规律与时限研究,2020/01-2022/12,在研,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472186,郯庐断裂带北段的起源型式、时间与动力学背景研究,2015/012018/12,结题,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572186,大别造山带北淮阳单元的变形历史与构造属性,2016/012019/12,结题,参加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0099,郯庐断裂带新构造运动规律与活动趋势研究,2014/012015/12,结题,参加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6YFC0600102,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演化与控矿机制,2016/072020/12,结题,参加

安徽恒源煤电科研计划项目,钱营孜煤矿西一东一间孤立块段构造发育规律研究,2021/062022/12,在研,参加

发表论文

Gu C C, Zhu G, Zhang S, Liu C, Li Y J, Lin S Z, Wang W. 2017. Cenozoic evolution of the Yilan-Yitong Graben in NE China: An example for control of pre-existing structures on graben formation [J].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146: 168–184.

Gu C C, Zhu G, Li Y J, Nan S, Xiao S Y, Zhang S, Liu C. 2018. Timing of deformation and location of the eastern Liaoyuan Terrane, NE China: Constraints on the final closure time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J]. Gondwana Research, 60: 194–212.

顾承串, 朱光, 翟明见, 林少泽, 宋利宏, 刘备. 2016. 依兰-伊通断裂带中生代走滑构造特征与起源时代[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46: 1579–1601.

Gu C C, Zhu G, Zhai M J, Lin S Z, Song L S, Liu B. 2016. Features and origin time of Mesozoic strike-slip structures in the Yilan-Yitong Fault Zone [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 59, 2389–2410.

Zhu G, Liu C, Gu C C, Zhang S, Li Y J, Su N, Xiao S Y. 2018. Oceanic plate subduction history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Constraint from late Mesozoic evolution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 61, 386–405.

Li Y J, Zhu G, Gu C C, Su N, Xiao S Y, Zhang S, Liu C, Xie C L. 2018.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Paleoproterozoic Trans-North China Orogen: Evidence from the Xiaoqinling region, central China [J]. Precambrian Research, 316: 244–274.

Liu B, Zhu G, Zhai M J, Gu C C, Liu S. 2015. Quaternary faulting of the Jiangsu par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East China: Evidence from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OSL dating [J].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114(5): 89–102.

Zhu G, Wang Y S, Wang W, Zhang S, Liu C, Gu C C, Li Y J. 2017. An accreted micro-continent in the north of the Dabie Orogen, East China: Evidence from detrital zircon dating [J]. Tectonophysics, 698(2): 47–64.

Liu C, Zhu G, Zhang S, Gu C C, Li Y J, Su N, Xiao S Y. 2018. Mesozoic strike-slip movement of the Dunhua-Mishan Fault Zone in the NE China: A response to oceanic plate subduction [J]. Tectonophysics, 723: 201–222.

Zhang S, Zhu G, Liu C, Li Y J, Su N, Xiao S Y, Gu C C, Xie C L. 2018. Strike-slip motion within the Yalu River Fault Zone, NE Asia: The development of a shear continental margin [J]. Tectonics, 37: 1771–1796..

宋利宏, 朱光, 顾承串, 翟明. 2015. 卡拉麦里断裂带造山期活动规律及其对造山过程的指示[J]. 地质论评, 61(1): 7994.

朱光, 王薇, 顾承串, 张帅, 刘程. 2016. 郯庐断裂带晚中生代演化历史及其对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的指示[J]. 岩石学报, 32(4): 935949.

张帅, 朱光, 顾承串, 刘程, 李云剑, 赵田, 王薇. 2017.-吉造山带东南边界位置探讨[J]. 科学通报, 62(24): 28142828.

李云剑, 朱光, 顾承串, 张帅, 刘程, 牛漫兰, 苏楠, 肖世椰. 2018. 肥东杂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兼论下扬子地区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历史[J]. 地质论评, 64(3): 551568.

刘备, 朱光, 翟明见, 顾承串, 宋利宏, 刘硕. 2015.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活断层特征与成因[J]. 地质科学, 50(2): 611630.

翟明见, 朱光, 刘备, 顾承串, 张帅, 林少泽, 宋利宏. 2016. 依兰-伊通断裂新构造活动规律分析[J]. 地质科学, 51(2): 594–618.

赵田, 朱光, 向必伟, 林少泽, 顾承串. 2016. 郯庐断裂带起源机制的探讨[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35(6): 1120–1140.

王薇, 朱光, 张帅, 刘程, 顾承串. 2017. 合肥盆地中生代地层时代与源区的碎屑锆石证据[J]. 地质论评, 63(4): 955977.

工作照片及成果展示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
电话:0554-6668430

Copyright © 2022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