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学院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简介 > 教授 正文

冯秀娟

资料来源:      日期:2025年04月14日 19:43     浏览量:

冯秀娟,女,1973年07月生,“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淮河能源集团/安徽理工大学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7年南方冶金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计算机应用双专业学士学位,2005年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工学硕士,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市政方向)专业工学博士,2017-2018年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访问学者,19972011-2013年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化学与化工专业博士后研究。曾任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执行副主任兼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副总工;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物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场地及地下水修复工程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研发总监;中国矿业大学二级教授矿业工程学院资源工系系主任、新组建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石油和化工行业工矿场地生态修复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机械力化学研究中心负责人等。主持与参与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与企业委托项目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申请国际国内专利6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9项,申请软件著作权8项,获省部级或一级学会奖7项,出版专著4部,教材1部,参编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或行业标准10项。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water等期刊审稿人或专刊负责人。有研科技集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北京建工环境修复等企业。先后赴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进行学术访问与技术交流。

手机电话:13911842196

电子邮件:fengxj.2011@tsinghua.org.cn;xiujuanf@126.com

研究方向:

矿山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污染物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POPs与新污染物环境毒理与修复、环境监测与预警、机械力化学,稀土基环境功能材料

科研:

主持和参与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国土资源部项目、省部级重大项目、基金项目和企业委托等项目60余项。早期主要突出贡献在于离子型稀土矿区矿区生态修复与矿区流域治理,目前主要研究矿区复杂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与健康风险评估,矿区生态修复与水污染治理、矿区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成果奖7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专著4部,教材1部。

近5年重大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POPs污染场地土壤物化协同修复技术与装备》2019YFC1805600,总经费4756.00万元,起止:2020.01-2024.07,项目负责人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专项,低品位铀金多金属矿高效富集与分离提取技术2023YFC2907800,起止:2023.11-2027.10;参与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煤与共伴生战略性金属矿产协调开采理论与技术2021YFC2902100,起止:2021.10-2025.9;参与

[4]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煤矸石基功能材料井下利用的基础研究52130402,起止:2022.01-2026.12参与

[5]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典型重点行业土壤污染监测、预警与修复技术集成及装备研发2021CXGC011206,起止:2021.05-2026.9,课题负责人,负责有机污染物VOCs在线监测技术与装置、预警平台的开发,降解材料的研发及工程示范,420万元;

代表论文(通讯作者或第1):

[1]Scree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admium-Tolerant Microorganisms in Soil Remediation.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25) 114:35

https://doi.org/10.1007/s00128-024-03986-8

[2]Study on Properties of Micro-Nano Magnetic Composite Prepared by Mechanochemical Method of NdFeB Secondary Waste and Removal of As (V) from Mine Water.Water 2024, 16(9), 1234;https://doi.org/10.3390/w16091234

[2]Synthesis of Ce-La-Pr/Mn-O Ternary Oxide Composites Via Co-Precipitation and Synergistic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Cr(VI). Water 2024, 16(8), 1178; https://doi.org/10.3390/ w16081178

[3]Combination of Precipitation-Adsorption-Bipolar Membrane Electrodialysis for Mine Water Treatment.Water 2024, 16(11), 1474;https://doi.org/10.3390/w16111474

[4]A High-Precision Monitoring Method Based on SVM Regression for Multivariat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ID Response to VOC Signals. Chemosensors 2024, 12(5), 74; https://doi.org/10.3390/ chemosensors 12050074

[5]Research on CeO2Activated Carbon Electrode Capacitance Method for Sulfate Removal from Mine Water[J]. Water, 2024,16(5):675.https://doi.org/10.3390/w16050675.

[6]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al Resistance Alteration during In Situ Leaching of Ion-Adsorption-Type Rare Earth Ore[J]. Minerals, 2024,14(1):92.https://doi.org/10.3390/min14010092.

[7]Mechanochemical treatment for degradation of ciprofloxacin (CIP) in solutions[J], Water Science&Technology,2022, 86(8):1958-1968.

[8]Investigations of S-nZVI/AC composites for hexavalent chromium (Cr(VI)) elimination: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J], Water Science&Technology, 2022, 86 (3): 555-567.

[9]Study on Denoising Method of Photoionization Detector Based on Wavelet Packet Transform[J], Chemosensors, 2023, 11(2):146.

[10]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rare earth yttrium on wheat seedlings(Triticum aestivum)[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13,31(12):1214-1220.

[11]冯秀娟,张发旺,盛金昌,高柏,王晓军,王小青..溶浸开采学.中国矿业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四五”规划教材.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25

[12]冯秀娟著.离子型稀土浸矿区环境与生物有效性.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1).ISBN978-7-122-12153-0

[13]冯秀娟著.稀土产业环境协调性评价.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1).ISBN978-7-122-12155-4

[14]冯秀娟著.离子型稀土矿区流域金属元素分布及评价.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2). ISBN978-7-122-12260-5

[15]朱国才,冯秀娟,张宏雷.生物质还原氧化锰矿工艺与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4(4). ISBN:978-7-502-46585-8

代表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

[1]一种全风化层中污染物的固化方法[P].中国: ZL201910425796.8,2021.01.15.

[2]一种防渗阻隔墙[P].中国: ZL201920766410.5,2020.05.26.

[3]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系统[P].中国: ZL2019****9269.X,2020.06.05.

[4]一种植物固沙网[P].中国: ZL201920739241.6,2020.06.05.

[5]一种渣场或尾矿堆场防渗阻隔的生态修复系统[P].中国:ZL201920766599.8,2019.05.24.

[6]废弃矿山用渗透反应墙及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系统[P].中国:ZL201920739266.6,2019.05.21.

[7]一种植物固沙网[P].中国:ZL201910426256.1,2023.11.22.

[8]电磁球磨机[P].中国:ZL 202221524759.6,2022.12.20.

[9]环境空气VOCs含量及组分监测设备[P].中国:ZL202221543433.8,2022.12.30.

[10]一种双极膜电渗析膜堆去除废水中硫酸根方法[P].中国:ZL202410380819.9.2024.03.31.

[11]一种CeO2活化碳电极制备方法及电容法去除硫酸根方法[P].中国:ZL202410380821.6.2024.03.31.

[12] 水质VOCs在线监测装置[P].中国:ZL 202221541518.2,2022.12.30.

[13] 一种机械力活化风化煤制备固体腐殖酸的方法及应用[P].中国:202410203650.X.2024.02.23.

[14]污染物的机械力化学处理设备[P].中国:ZL 202221536817.7,2022.12.20.

[15]一种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中国:ZL 201911103934.7,2021.06.14.

[16]钕铁硼二次废料制备微纳米磁性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应用[P].中国:ZL202410342456X.2024.03.25.

[17]一种铈镧基三元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P].中国:中国:ZL202410243051.0[P].2024.03.04.

[18]一种机械力活化风化煤制备固体腐殖酸的方法及应用[P].中国:ZL202410203650.X.2024.02.23.

代表奖

[1]水-土-气中VOCs在线监测装置及监测预警系统,获日内瓦发明展银奖,2024年5月;

[2]离子型稀土矿生态修复治理技术,获江西省2023年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4年5月;

[3]基于“双碳”目标的煤炭资源近净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24年11月;

[4]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污染农田土壤生态治理技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色协科字[2012]4-2011236-R01。2012年1月。

[5]稀土产业环境协调性评价研究,江西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江西省教育厅,2011年12月。

[6]赣州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三等奖,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SG316,2009年12月。

[7]矿用空气幕及其在大断面大风压差运输巷道中的应用研究二等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AQJ-3-2-35,2006年12月。

[8]环境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获江西省2009年教育厅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术兼职:

[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

[2]中国能源学会新能源组副主任委员;

[3]《矿业开发与研究》常务理事

[4]矿山环境污染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5]中国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矿山采动损害与生态修复专委会委员

[6]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矿山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
电话:0554-6668430

Copyright © 2022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