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能源基石,推动双碳落实——地球与环境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充分了解煤炭兜底保障作用,掌握煤炭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现状,2023年7月,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部分地质工程同学赴淮南潘集区和田家庵区开展主题为“用好能源基石,推动双碳落实”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究以东辰集团、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田家庵发电厂为代表的淮南企业对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奥秘。
变废为宝,腐朽化神奇
实践团首先前往位于潘集区的国家级大宗煤电固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基地。在基地,团队成员实地参观了煤系轻质高强轻细集料系列产品的生产过程。该系列产品是由东辰集团煤矸石研究所研发的,一种以煤矸石为原料,经破碎、预热、烧胀、冷却、分级、包装而生产的煤矸石陶粒。通过与工作人员的深入交流,团队成员了解到煤矸石陶粒具有轻质、保温、抗渗、隔音、耐酸碱腐蚀等性能,是一种优质绿色建筑轻骨料,能够完全替代建筑混凝土中的石子和卵石,可以广泛应用于桥面铺装、装配式建筑、3D打印、海洋浮岛工程、国防军事等诸多领域。
工作人员为成员讲解陶粒的性能和作用
团队成员参观煤矸石陶粒生产过程
扬“煤”所长,黑煤变白粒
实践团的第二站为潘集区祁集镇的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安联合)。通过前期的学习和资料查找,成员们了解到“黑煤变白粒”中的“白粒”指的是聚乙烯、聚丙烯等白色颗粒。煤炭先经过东方炉组成的装置气化,变换成液态甲醇,再与催化剂反应转化为烯烃产品,整个化工园如同一位魔术师,通过一场精彩的化工魔术,将黢黑的煤炭变为透白的烯烃颗粒。随后,团队成员还前往祁集镇的豆腐村走访当地村民。许多村民都对“黑煤变白粒”表示不可思议,并对该技术大为赞赏。但部分村民也反映,中安联合的煤化工对当地环境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希望企业能够加大防污措施。
成员与祁集镇居民交流
乌金发电,老厂换新颜
实践团的终点站为田家庵发电厂。始建于1941年10月的田家庵发电厂,被誉为安徽电力工业“摇篮”,上世纪70年代曾经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主力发电厂,为安徽乃至华东的电力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节能减排”的要求下,这个历经新旧社会的老厂正面临着众多不利因素。场内工作人员告诉团队成员,田家庵发电厂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设备的老旧和煤炭燃烧的污染排放。不过工作人员也表示,田家庵发电厂正积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寻求新形势下的多元发展,力争老树开新花,老厂换新颜。
团队成员与发电厂工作人员交流
团队成员合照(照片由学院团委提供)
学院依靠专业特色,深入贯彻绿色发展战略,每年以环保科普调研为主体,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受多家媒体报道,逐渐树立起绿色实践品牌,自觉成为美丽中国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