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简介

一、历史沿革

地球与环境学院是学校最早设立的院部之一,始于1951年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设立的地质科。1955年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改制并更名为合肥矿业学院,设立地质系。1956年学校迁往合肥办学,并于1958年改制并更名为教育部直属的合肥工业大学。1971年经国务院同意,合肥工业大学采矿系及地质系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成建制迁往淮南煤矿学校,组建淮南煤炭学院。1972年合肥工业大学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迁往淮南煤炭学院组建地质系。1981年更名为淮南矿业学院地质系,1995年更名为淮南矿业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1997年更名为淮南工业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2002年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2007年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二、学科专业

学院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地质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含地质工程、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个;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7个学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徽省重点学科、安徽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安徽省高等学校示范本科专业、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评安徽省重点学科、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安徽省特色专业、安徽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勘查技术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获评安徽省高校振兴计划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拥有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安徽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学院是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依托单位,安徽省地理学科类专业合作委员会主任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业类专业合作委员会主任单位。

三、师资人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28人(含机关3人),专任教师109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1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60人,博士后研究人员10人;双聘院士5人,大国工匠”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特聘教授1人;安徽省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省级教坛新秀3人;校级学科带头人3人,校青年拔尖人才1人,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3人。

5年,学院8门课程入选省级精品课程7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课程(质量工程),承担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19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1名教师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一等奖

2015年学院获批高校领军人才引进与培育计划资助重大项目1个,安徽省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1个,高校领军人才引进资助项目2项,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资助项目1项,优秀青年人才支持项目1项,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国内外访学研修重点项目1项。2016年,学院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安徽省教研项目2项、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项、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1项,获批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资助奖补项目2项。

四、科学研究

学院科研力量较强,近年平均科研经费1500万元。主持和参与国家973项目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24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5项,获批国家专利71项。年均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拥有安徽省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矿井水害综合防治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煤系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共建)、安徽省非常规天然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共建)、安徽省高潜水位矿区水土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工程实验室(淮南东辰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共建)等研究平台。拥有地质灾害、地质勘探、土地规划三类7项资质。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每年举行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主办和参与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近10次。邀请国内外学者来校学术交流近百场。校内教师学术报告50余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近100人次。

五、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775人,博士研究生59人,硕士研究生363人。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素质拓展,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各类科技作品大赛,同时鼓励学生跨出校门、走进社会,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质。近3年,学子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特等奖4项,一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获团体二等奖1项、三等奖2;全国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单项三等奖2项;深水杯全国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6项,最佳风采奖2项;全国煤炭地学大赛综合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银奖一项;其他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二等奖以上奖项20余项。

六、毕业生及校友

学院诸多本科毕业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读研深造,202120222023年连续三届考研率分别达到35.67%40.59%52.43%

毕业生近五年平均就业率在93%以上,其中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95.51%。毕业生多就职于中国煤炭地质局系统、省级煤田地质系统、国家能源集团、中煤能源集团、中核集团、中铁建设局、中国葛洲坝集团、安徽省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国祯环保、华骐环保、水韵环保、中环环保、中国水电集团、全国各大矿业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

学院校友中国矿业大学彭苏萍教授200712月荣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邱楠生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建华教授级高工获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13年—2016年学院毕业生连续4人入选国家级人才。

七、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学院党委设有4个教职工党支部,2个研究生党支部和4个本科生党支部。拥有党员324名。2022年学院通过安徽省首批全省党建标杆院系验收。2016年以来,学院党委多次获评安徽理工大学先进基层党委1名研究生获评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1人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安徽省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2个党支部分别获批安徽省首批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第二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立项建设,7个党支部被评为校级先进党支部、41名党员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3名党员被评为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1位教师家庭获评第三届淮南市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学院团委获评全国煤炭行业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学院分工会先后获得安徽省教育工委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和安徽省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等荣誉称号。1人获评安徽省教育工会工作先进个人1人获评安徽省教育工会工作先进女教职工

20243月11日稿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
电话:0554-6668430

Copyright © 2022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